富商王永庆:当年买美国15万亩地送给祖国,如今…

引言

在古时候,历朝历代统治者大多重文轻商,清朝文人汪洙在《神童诗》中写道: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。”商人往往没有什么社会地位,就算是许多名商巨贾,一样为人所看不起。但是,近现代的商人可就完全不一样了,在经济为王的时代,许多出色的商人凭借自己的努力,打拼出一个个商业帝国。

01

被称为“台湾经营之神”的王永庆,就是一个庞大商业帝国的缔造者。王永庆是台湾本地人,1917年出生于台北。他的家庭是台湾普普通通的一个茶农家庭,家中世代以种茶为生。王家祖上曾经算得上富裕,但是到了王永庆的父亲王长庚时,虽然一家人都在勤勤恳恳地务农,但是日子也只是勉强度日而已。

王永庆七岁的时候,家里将他送到一个米店当学徒。一年后,王永庆找自己的父亲借了两百块,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米店。虽然王永庆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对手,但是他依然凭借出色的营销方法,不但为家中赚来养家糊口的钱,还赚到了他的第一桶金。

王永庆在1942年结束了自己的米店生意,在家乡买了五十亩田地,成为一个小地主。抗战胜利后,台湾迎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,王永庆敏感地发现了这个契机,并且迅速转行开始做木材生意。虽然由于抢占先机,王永庆凭借木材生意赚了一些钱,但随着竞争对手越来越多,王永庆并没有更大优势,于是他退出了这个市场。

尽管如此,王永庆却并不遗憾,因为他很快发现了另一个潜力无限的新市场。那就是塑胶行业,这个行业在当时的台湾来说,其巨大的发展前景远比木材更好。当时日本企业垄断了台湾的塑胶行业,但是王永庆并不认为自己没有一点机会,他筹集了50多万元后,成立了一家塑料公司。

02

王永庆在经营上有着毒辣的眼光,在这家塑胶公司刚刚成立之初,其销售量并不理想,王永庆发现这是由于成品价格太高的原因。为了改变现状,王永庆想方设法的改进生产工艺,让生产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。为了一举在竞争中取得压倒性优势,王永庆还投入了全部身家,加大产量。

[图片3]

他的这种做法并不是疯狂的赌气行为,事实上,王永庆进行了缜密的商业调查,当时的市场上供小于求,所以他的产品一旦能在价格上取得优势,那么塑料制品自然不愁卖。这一次王永庆赌对了,在与日本塑料产品的竞争中,他的公司凭借低价优质的产品大获全胜。王永庆当然也赚得盆满钵满,他的商业帝国也就此开启。

03

1989年,王永庆已经积攒下巨额财富,不但成为当时的台湾首富,在整个华人世界也是首富,并且以54亿美元的身价登上了福布斯富豪榜。王永庆的创业和经营经历也成为商界教科书式的经验,无数后来者,跟在王永庆身后开创了另一番天地。

功成名就的王永庆并没有失去生活目标,也并没有铺张浪费,而是一直保持着节俭的美德。《王永庆全传》中写道,王永庆认为:“有钱不去做公益,是一种罪过。”所以,王永庆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在各种公益活动上。

上个世纪80年代,王永庆准备在厦门以70亿美元的巨额投资建立石油化工厂,这个项目得到了当时政府的支持。当时王永庆还准备捐赠给祖国两间拥有3000张病床的医院,但是令人遗憾的是,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这个项目并未能实行。此后王永庆又在美国购买了150000亩地赠送给家乡厦门,但由于实际操作上的困难,政府将已经送来的地契又送还了他。王永庆并未就此作罢,他拿出了一千万美元,全部用于了厦门的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。

2008年5月12日,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大地震令全世界所有的华人都极为揪心,王永庆于是捐赠了1亿元人民币的物资用于支援灾区。此外他还曾经表示要捐赠1万所小学,目前这一项工作还在进行中,王永庆以及其家族已经在中国大陆捐赠了4000多所小学。然而在2008年10月,王永庆与世长辞,享年92岁。

结语

王永庆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,不管是在从商还是在为人上,在他身上都有许多值得人学习的地方。在开创自己商业帝国的路上,王永庆创造了许多第一,但是他从来没有躺在这些成功上,就此止步不前。他所构建的经营政策以及企业管理方针,都堪称是教科书级别的智慧结晶。

参考资料:

《神童诗》

《王永庆全传》

推荐阅读